近视真的控制住了吗?
圣爱眼科门诊在清明假期迎来了一位9岁的小朋友,插片验光250度,和他上次复查结果相差无几,矫正视力较之前检查结果无差异,家长深叹一声:“这次终于控制住了!”。

这种结果一般会认为近视没有发展,但实际上眼轴检测和眼底对比检查出来时,才真正了解到这位小朋友的实际近视变化情况: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眼轴增长了0.35mm,已经远远超出此年龄阶段的正常发育增长值,并且眼底检查已经伴随出现轻度豹纹状眼底改变 。

这是怎么回事呢?
小编先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一下:
人眼的正视化屈光发育是由眼轴增长、角膜曲率平坦化和晶状体屈光力下降的共同平衡发展构成的。在婴幼儿屈光发育期,眼轴增长得快(近视化作用),主要由角膜曲率快速平坦化(远视化作用)来代偿;3岁以后,角膜曲率趋于稳定,眼轴增长则主要由晶状体屈光力下降(远视化作用)来代偿。如果眼轴增长得过快,超过了晶状体屈光力下降的代偿作用,则会表现为近视。屈光度是上述三者综合发展变化的组合结果,近视度数和眼轴是相对独立的指标,二者的变化关系不是线性的,所以会出现近视度数不增加而眼轴还在增加的情况。
所以仅靠屈光度来评价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!
那家长需要做什么呢?
1.早期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。包括定期采集裸眼视力、矫正视力、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、角膜曲率、前房深度、晶状体厚度和眼轴的测量数据,全面了解儿童的视光发育情况。
2.关注眼轴的变化。眼轴是比屈光度更有效的儿童近视预警评价指标,因为眼轴的快速增长领先于近视发生,而且眼轴的增长与近视眼底并发症关联更密切!
特别提醒
警惕:早期眼轴快速增长会被晶状体屈光度下降代偿,近视的发展会被掩盖,所以有一些自认为“怎么毁眼都不近视”的孩子和家长需要特别警惕——“近视防控不要只看度数的变化,更要关注眼轴的变化!毕竟我们防控的不仅是近视度数的增长,更是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并发症!”